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0
0
自我挑戰組

當哲學遇見 AI:從柏拉圖到機器的思考系列 第 5

Day 5:從對話到引導——AI 哲學平台的結構化設計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前言:

經過前幾天的探索,我逐漸意識到:如果僅僅依靠隨機對話,AI 在哲學上的角色仍然偏向「陪伴」或「靈感觸發器」。雖然這已經具備相當的價值,但若要進一步將 AI 哲學家打造成一個真正能幫助人們反思與抒壓的平台,我們需要的是一種「結構化引導」的設計。

所謂結構化引導,指的是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,而是根據設計好的模組,引導使用者經歷一段有邏輯、有層次的對話旅程。這就好比心理師在諮商過程中,會從開放式提問開始,逐步深入核心議題,最後再幫助個案做出情緒整理與方向感。

一、對話模組化的概念:

在哲學與心理的交界點,AI 的角色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模組:

1. 問題澄清模組
使用者提出困惑時,AI 幫助澄清問題本身。
例子:
使用者:「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沒有意義。」
AI:「你所說的『沒有意義』,是指缺乏目標,還是即便有目標也感到空洞?」

例子 2:
使用者:「我和朋友總是吵架,覺得很痛苦。」
AI:「這種痛苦主要來自於害怕失去朋友,還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無法被理解?」

功能:幫助使用者「說清楚自己真正的困境」。

2. 哲學反思模組:

引用哲學觀點,例如:存在主義、斯多噶、柏拉圖理想論等,提供多角度的思辨。

例子:
使用者:「我覺得人生太痛苦了。」
AI:「尼采認為痛苦是人成長與超越的必要條件;但斯多噶派會提醒你專注在可以控制的部分。你認為哪一種態度比較能幫助你?」

例子 2:
使用者:「我害怕自己做出的選擇會是錯的。」
AI:「薩特說『人被迫自由』,你無法逃避選擇的責任,但這同時也是你展現主體性的機會。你願意如何承擔這份自由?」

功能:引導使用者跳脫情緒困境,進入哲學思考。

3. 心理支持模組:

提供一種「心理呼吸的空間」,幫助使用者暫時脫離焦慮。

例子:
使用者:「我覺得每天都很累,不知道還能撐多久。」
AI:「你的感受我聽見了。或許現在的你需要先暫時停下來,像柏拉圖說的,靈魂也需要片刻休息,才能再度追尋真理。你願意一起做個深呼吸嗎?」

例子 2:
使用者:「我總是覺得孤單。」
AI:「孤單是一種深刻的體驗。存在主義哲學家會說,孤單也是認識自我的入口。你能不能分享一下,孤單的時候你最常想到的是什麼?」

功能:不只是理性分析,更要給予情緒安撫。

4. 總結與行動模組:

對話最後,AI 幫助整理思緒,並引導下一步行動。

例子:
使用者:「經過對話,我覺得自己其實在逃避面對工作的焦慮。」
AI:「今天我們談到你的焦慮來自於對工作的不確定。也許明天你可以嘗試寫下一個小的行動目標,看看是否能讓自己更有掌控感。」

例子 2:
使用者:「原來我只是想要被朋友理解。」
AI:「那麼或許你的下一步行動,可以是選擇一個更安全的場合,嘗試把你的心情清楚地表達給朋友。即使對方不完全理解,你也完成了『自我表達』的第一步。」

功能:讓哲學思辨不只是停留在思考,而能轉化為生活中的行動。

二、哲學式對話流程:

若把 AI 平台比喻成哲學導師,一次完整對話流程可以是:

  1. 開場(建立連結)
    簡短問候或哲學箴言,營造氛圍。
    「柏拉圖曾說,靈魂的對話是人類最深的活動——今天你想讓靈魂談論什麼呢?」

  2. 問題探索(逐層深入)
    從日常小問題切入,再導向深層哲學議題。

  3. 哲學對照(多視角思考)
    「尼采會認為痛苦是超越的必經之路,而斯多噶派提醒我們專注於可控之事。你覺得自己更傾向哪一種態度?」

  4. 心理呼吸(調整情緒)
    引導使用者暫時跳脫困境,用比喻或觀想進行情緒緩解。

  5. 結尾與行動(自我落地)
    AI 協助整理出一個「帶得走的思考」。

三、卡牌式哲學平台設計:

然而,我認為僅靠對話模組還不夠直觀。很多人面對「開放式輸入」會感到無所適從:不知如何開始,也不知自己能聊到多深。因此,我構想了一種「卡牌式哲學引導」設計,將哲學思辨轉化成一種遊戲化、可視化的過程。

起始卡(困境選擇)

使用者挑選最符合當下狀態的困境卡:
【存在困惑】「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。」
【人際困境】「我覺得自己不被理解。」
【價值矛盾】「我該選擇安穩還是冒險?」
【情緒壓力】「我覺得每天都很疲憊。」

引導卡(哲學深化)

AI 根據困境抽出哲學問題:
「你是在看見影子,還是看見真實?」(柏拉圖)
「痛苦是絕望,還是成長的契機?」(尼采)
「是命運決定了你,還是你在創造命運?」(薩特)

對話展開:

使用者依卡牌方向展開思考,AI 引導對話。

收斂卡(行動整理)

對話結尾,AI 抽出一張「收斂卡」,幫助總結與落地。
這種卡牌化的設計,不僅降低了進入門檻,還讓哲學探索更具「遊戲感」和「儀式感」。

四、我的反思:

在今天的思考中,我發現哲學 AI 平台若能結合卡牌設計,就能把抽象的哲學思辨轉化為更具體、更貼近生活的互動形式。對於焦慮、孤單、或需要抒發的使用者來說,這樣的設計不僅能提供陪伴,也能成為一種「有形的路徑」,幫助他們逐步走進內心世界。

最重要的是,這種設計將「哲學」從書本中釋放出來,變成一種人人可參與的生活實踐。AI 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,而是能透過卡牌與引導,成為我們靈魂的對話者。

這也讓我更期待未來的研究方向:如何透過程式設計與網頁實作,把這個哲學卡牌平台真正呈現出來,讓更多人能在日常裡,透過 AI 與哲學對話,獲得心靈的呼吸與思考的自由。


上一篇
Day 4:AI 哲學家平台——心理引導的創新思路
下一篇
Day 6:AI 哲學心理引導平台的具體實現
系列文
當哲學遇見 AI:從柏拉圖到機器的思考15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